“原神,啟動!”
在人來人往的場館一隅,扮演熒的Coser與扮演鐘離的Coser擺著pose,刻意用冷酷的語調念出上頭四個字,擺在他們前頭的,是一把固定在支撐架上、正在錄像的手機,旁邊還有一支專業攝影團隊,帶著補光的燈管與柔光箱,他們想用鏡頭捕獲、記錄場館里的一切美好事物。
這是2023原神嘉年華現場,米哈游包下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兩個場館,總計面積達4萬平方米,每日開放上萬個入場名額,一大早,等候進場的隊伍就已大排長龍。
如大偉哥在宣布《原神》2023音樂會時所說的,這是一場遲來兩年的FES。在2021年時,米哈游便打算于《原神》一周年之際籌辦FES與音樂會,卻因為疫情等現實因素不得不延期,這一等,便是兩年。
被時間壓抑的熱情終在此刻釋放,近乎三年的線上陪伴也在此間化為現實的行動。
如何評價第一屆《原神》FES?個人愿意將它比作一場夏日煙花會,官方是技藝精湛的煙花專家,“了解顧客的心境與想法,以便制作出最好的煙花”,但點燃引信,讓煙花呈現出盛放姿態的,是玩家。
01 亂花漸欲迷人眼
“看點太多了,太密集了。”
前一秒我還在欣賞官方1:1搭建的千手百眼神像,下一秒就被佇立在櫻花樹(假)下的荒瀧一斗Coser所吸引,無論是腹肌的紋路,還是猩紅的臉飾,與游戲中的角色絲毫不差,嘴里還在對Coser的還原度嘖嘖稱奇時,旁邊又湊近一位“久岐忍”,腦中不由得開始構想二者在游戲內相遇的場面,大腦運轉未過三秒,背后忽然響起一陣吶喊聲,回頭一望,表演臺上似乎發生了什么趣事。
自踏入3號館的那一刻起,原神FES就像一塊濃縮了的開放世界呈現于玩家面前,每個角落都鋪設了足以勾起玩家好奇心的探索點與靚麗風景。
簡單掃一眼入場時發放的冒險手冊,或站在入館口做一次全景式的觀察,便能看出3號館的設計意圖:把線上的提瓦特大陸搬到現實中來。
米哈游以蒙德、璃月、稻妻、須彌為藍圖,將3號館劃分為四個區域,把各地地標性的景物與七天神像,盡可能1:1地進行復刻,蒙德的貓尾酒館、西風騎士團內的圖書館,翼展長達數十米的風魔龍,璃月港區的綠瓦飛檐,富麗堂皇的北國銀行,稻妻的神櫻,須彌的雨林,它們擊穿次元壁,與玩家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還原度是場景搭建的第一層,因此工作人員在建筑的形制、大小、顏色上會有特別多的考究,一些破損、陳舊的細節也有所兼顧,透過官方的悉心搭建,玩家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看了快三年的游戲場景究竟是怎樣一副面貌,西風騎士團的辦公室遠比想象中的要大、要高,風魔龍的威懾力來得更具實感,至于口語練習區的丘丘人,那還原度10分的裝扮與雀躍的姿態可以稱得上是丘丘人本人了。
功能性是場景搭建的第二層。米哈游采用游戲化的設計,給每個場景增添互動性,并用《原神》玩家所熟悉的每日任務,來包裝線下活動傳統的打卡蓋章流程。輕策莊的采礦區,安排的是需要付出體力的拳擊游戲,稻妻茶室是拼圖,沙漠里是投籃與套圈圈,至于貓尾酒館,自然是「七圣召喚」。
所有任務跑一遍下來,個人認為它們難以談得上有什么挑戰難度,套圈圈的距離不僅短,長長揚起的蝎子尾刺更是成了絕佳的靶子,讀秒游戲的計時器比現實的時間流逝慢了半拍,就連看圖識物的工作人員,生怕你過不了關,愣是把辨識度極高的狼末大劍擺在前頭。
原神FES面向廣大參與群體所設置的活動并不是以挑戰性為目標的,重點在于氛圍。就像蘭那羅曲調區域安排的音樂小游戲,玩家需對照著數字簡譜敲響小木琴,七個曲調有三個重復的,且僅敲對一個即算完成任務,然而幾乎每個逛到此處的旅行者都會從頭到尾演奏過去,那悠揚的曲調似乎讓人重新回憶起森林書的溫情之旅,參與、收集、感受,它們的驅動力也許要大于任務的完成。
為了強化現場的沉浸感,現場還安排了一些跑腿任務,根據任務卡提示送貨上門,它略有點考驗玩家對每個場景的認知。在接收到信件的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游戲之內,對照著地圖尋找目標點,信件送達后,“NPC”還會親切地說一聲“謝謝你,旅行者”。
場景也不一定是互動性的,以拍照為任務指標的觀賞型場景不在少數,木漏茶室還特意請來兩只可愛的柴犬來扮演老板太郎丸。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關于「七圣召喚」的互動游戲在場內出現了不止一次,貓尾酒館、普斯帕咖啡館,每次路過的時候人總是滿的,第一天早上前往祖拜爾劇場時,也剛好碰上了比利君與卡牌狂魔張老伯的「七圣召喚」對決,臺下的旅行者圍了四五圈半圓出來。
自《原神》推出「七圣召喚」后,贊美有之,爭議有之,但其間確實存在一群忠實愛好者,我眼前這群高舉手臂、試圖攻擂的玩家就是其中一部分,他們對每張牌的說明了如指掌。唯有在現場,我才會真正感受到,打牌是一項特別能調動情緒的游戲活動,每一次骰子的滾動,每一次深思熟慮后的行動,都牽動著觀眾的心情,周圍幾個只打PVE或對「七圣召喚」不甚了解的觀眾,也會被這種氛圍所感染。
玩家的參與,旅行者的冒險,讓官方苦心孤詣造就的場景得以運轉起來,并且,他們用自己的行為,給原神FES注入了更多趣味,「七圣召喚」對決是其中一環,Cosplay也是其一,Coser的整活更是成了FES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圖片:B站up主張恩恩NNN
在館里來來回回逛了那么多圈后,我逐漸摸索出一個規律,絕大部分Coser入館后第一時間都會奔赴自己的“歸屬地”,再沒有比在木漏茶室中,端坐在蒲團上的神里大小姐,須彌綠植掩映下,蕩著秋千的小吉祥草王更應景的了。
不局限于角色,挑戰難度更高的正機之神,或者簡單套個外裝扮演鐘離的柱子,1:1打造的派蒙模型,或者綺良良的遙控貓貓盒,都能吸引游人側目,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原神FES的另一個趣味構成,玩家之間即便互不相識,也能靠著對角色的認同感合個影,對個暗號,甚至聊上幾句。
圖片:微博@原神貓尾酒館
祖拜爾劇場于下午舉行的互動游戲,讓我更進一步地感受到了玩家對《原神》、對角色的熱愛。
雖然游戲是一些常規的你劃我猜(比劃動作)、你畫我猜(現場數字作畫),卻讓旅行者們玩出了新高度,僅是簡單幾個筆畫,或者是幾種顏色搭配,猜題者便能說出答案,它看似是在考驗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實則是個提瓦羅大百科的試煉場,角色的立繪姿勢,或在玩家圈子流傳的梗,才是解題的關鍵。
一時之間,我不清楚該感慨是《原神》的角色設計太過深入人心,還是玩家的考究過于細致的緣故,幾場互動游戲下來,臺下頻頻爆出訝異之聲:“太抽象了吧。”
我瞬間意識到,前來原神FES的旅行者們,有的不僅僅只是對《原神》、對角色的喜愛,他們研究細節,對提瓦特大陸的風土人情、歷史紀實如數家珍。
而正是玩家的參與與創造,構成了原神FES的下半場。
02 “煙花易逝,人情長存”
進入4.1號館,左手邊便是阿喜茶館,在這里,可以提前一天享受到原神與喜茶合作推出的新飲品,上午10點過去,號已經排到了2個小時往后,下午不到4點,飲品售罄,一位前來取單的旅行者表示自己是1點下的單,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難怪有網友調侃,《原神》是奶茶流水線的檢測員。
喜茶往右是隨變、KFC、必勝客、ROG等與《原神》有過聯動合作的品牌場館,“異世相遇,盡享美味”的口號不絕如縷,現場還請了丘丘人來做舞蹈教學,把狂歡的氛圍給拉滿了。
聯動區域的正對面,是原神FES的主舞臺,現場還在調試設備之時,入口處便已經排滿了人,他們專程來此觀看演出,一睹嘉賓真容。
將主舞臺與同人區分隔開的,是一尊“頂天立地”的鍋巴巨像,站在它腳下,我分明感受到了鍋巴身上噴涌而出的力量。
再往前走,是同人攤販。
在同人區域,我待了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來到原神FES之前,正好撰寫了一篇關于二次元游戲同人創作的稿件,同人生態,是時下游戲放大聲量的一道護城河,它構成游戲內容消耗的外環,也是游戲向不同圈層擴散的支點。
米哈游的同人生態運營,稱得上是國內的佼佼者。只是我沒想到,他們在一個以官方為主導的嘉年華場合,會開辟出一大塊區域來承接這些創作者。
整個同人區包含同人攤販、繪畫區、音樂區、作品展示區與放映區。
同人攤位展出的商品樣式并沒有特別新奇,大多還是以亞克力擺件、徽章、畫像為主,少部分攤位會展出自制的Q版粘土人,對這群創作者來說,妙手丹青、心靈手巧這些形容詞或許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原神FES,情況些許不同,旅行者再走上幾步,就是官方周邊的攤位入口。
圖片:微博@原神
這是一個同人創作者與官方同場競技的場合,我看著同人攤位周邊被圍得水泄不通的隊伍架勢,思忖著同人攤販的受歡迎程度并不會比官方遜色太多,站得久了,也能發現有些消費者并不完全是奔著角色來的,他們是攤主的仰慕者。
穿過同人攤位,左邊是繪畫區,右邊是音樂區。
旅行者可領取色紙,在座位上自由創作,官方已然備好了繪畫工具,就等著旅行者一展身手了。個人美術創作能力為零,只能在外圍望洋興嘆,令我頗為訝異的是,繪畫區的入口與游戲區、攤販區一樣,也排起了長隊。
如果美術還能靠潦草的涂鴉混一混的話,音樂區就全憑真才實學了,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在這里可上不了臺。米哈游在此處擺了架子鼓、鋼琴、吉他、二胡等樂器供旅行者們自行取用,在約莫半小時的駐足欣賞中,我看不下三波旅行者登臺演奏,他們對《原神》的曲譜爛熟于胸,揮手一彈,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喧繁之港》(奧摩斯港BGM)。
“有才。”我腦子里瞬間蹦出這兩個字來,如果上半場表現的更多的是玩家對《原神》的喜愛,那下半場,側重表現的就是玩家們的創作才華。而且,米哈游深諳自家產品的優勢所在,它堅信自己在《原神》中所投入的美術創作、音樂創作能夠吸引到大量的愛好者乃至創作者,幾乎沒有冷場、沒有中斷的繪畫區、音樂區即是玩家給出的回應。
而安置在4.1號場館深處的同人展示區,或許就是“有才”的最佳注腳。米哈游收集了一批玩家創作的模型、畫作、擺件,讓每一位來到原神FES的旅行者都能直觀地感受到《原神》同人創作者們的才華。
透過這些區域的設置,我看到的是米哈游對《原神》同人創作者們的重視。這不僅是一個屬于米哈游自己的嘉年華,更是屬于近三年來圍繞在《原神》周圍的創作者、玩家的嘉年華。
玩家,或者用《原神》的口吻來稱呼,旅行者,他們讓原神FES變得更為完整。正如大偉哥在舞臺上所說的,“原神這一路走來就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是由我們年輕的制作團隊創作的,更是全體旅行者陪我們一路同行創作的。”
在動身旅行之前,我在心里預設了幾個問題,《原神》的玩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我在“提瓦特大陸”觀看Coser與場景互相呼應、突破次元的表演,在臺下一起為旅行者的對決、互動歡呼,在同人區欣賞旅行者們的即興創作,看到瑤瑤的Coser騎著“大鵝”在場館溜達,周邊響起一陣“好可愛”的呼聲,看到綺良良貓盒后面尾隨著一群拍照、跟蹤的旅行者……一切都如此美好。
他們因《原神》而聚集在一起。
《原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創作的肥沃土壤,米哈游清楚,只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才能激發創作者的表達欲望,才值得旅行者更為長久的付出,楓丹情報展展出的開發幕后,也許便是米哈游創作態度的一個縮影。
原神FES則負責提供分享、交流的舞臺,米哈游也清楚,“親和力”或許就是最好的服務,他們照著游戲的模樣做實體場景復刻與任務流程,旅行者完全可以無縫銜接到活動中來,為進一步優化旅行者的體驗,米哈游對每日的人流量進行了限制,同時優化排隊流程,有四張委托卡可進入快速通道,官方周邊販售也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流水式作業。
旅行者們跨越了萬重山水,擊穿了次元的隔閡,終于來到此地,完成了遲來兩年的原神嘉年華的相聚。
劇場會落幕,煙花會散去,但“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寄托,煙花才能以如此美妙的姿態一直存在下去吧。”(宵宮)
在人來人往的場館一隅,扮演熒的Coser與扮演鐘離的Coser擺著pose,刻意用冷酷的語調念出上頭四個字,擺在他們前頭的,是一把固定在支撐架上、正在錄像的手機,旁邊還有一支專業攝影團隊,帶著補光的燈管與柔光箱,他們想用鏡頭捕獲、記錄場館里的一切美好事物。
這是2023原神嘉年華現場,米哈游包下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兩個場館,總計面積達4萬平方米,每日開放上萬個入場名額,一大早,等候進場的隊伍就已大排長龍。

如大偉哥在宣布《原神》2023音樂會時所說的,這是一場遲來兩年的FES。在2021年時,米哈游便打算于《原神》一周年之際籌辦FES與音樂會,卻因為疫情等現實因素不得不延期,這一等,便是兩年。
被時間壓抑的熱情終在此刻釋放,近乎三年的線上陪伴也在此間化為現實的行動。
如何評價第一屆《原神》FES?個人愿意將它比作一場夏日煙花會,官方是技藝精湛的煙花專家,“了解顧客的心境與想法,以便制作出最好的煙花”,但點燃引信,讓煙花呈現出盛放姿態的,是玩家。
01 亂花漸欲迷人眼
“看點太多了,太密集了。”
前一秒我還在欣賞官方1:1搭建的千手百眼神像,下一秒就被佇立在櫻花樹(假)下的荒瀧一斗Coser所吸引,無論是腹肌的紋路,還是猩紅的臉飾,與游戲中的角色絲毫不差,嘴里還在對Coser的還原度嘖嘖稱奇時,旁邊又湊近一位“久岐忍”,腦中不由得開始構想二者在游戲內相遇的場面,大腦運轉未過三秒,背后忽然響起一陣吶喊聲,回頭一望,表演臺上似乎發生了什么趣事。

自踏入3號館的那一刻起,原神FES就像一塊濃縮了的開放世界呈現于玩家面前,每個角落都鋪設了足以勾起玩家好奇心的探索點與靚麗風景。
簡單掃一眼入場時發放的冒險手冊,或站在入館口做一次全景式的觀察,便能看出3號館的設計意圖:把線上的提瓦特大陸搬到現實中來。

米哈游以蒙德、璃月、稻妻、須彌為藍圖,將3號館劃分為四個區域,把各地地標性的景物與七天神像,盡可能1:1地進行復刻,蒙德的貓尾酒館、西風騎士團內的圖書館,翼展長達數十米的風魔龍,璃月港區的綠瓦飛檐,富麗堂皇的北國銀行,稻妻的神櫻,須彌的雨林,它們擊穿次元壁,與玩家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還原度是場景搭建的第一層,因此工作人員在建筑的形制、大小、顏色上會有特別多的考究,一些破損、陳舊的細節也有所兼顧,透過官方的悉心搭建,玩家才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看了快三年的游戲場景究竟是怎樣一副面貌,西風騎士團的辦公室遠比想象中的要大、要高,風魔龍的威懾力來得更具實感,至于口語練習區的丘丘人,那還原度10分的裝扮與雀躍的姿態可以稱得上是丘丘人本人了。

功能性是場景搭建的第二層。米哈游采用游戲化的設計,給每個場景增添互動性,并用《原神》玩家所熟悉的每日任務,來包裝線下活動傳統的打卡蓋章流程。輕策莊的采礦區,安排的是需要付出體力的拳擊游戲,稻妻茶室是拼圖,沙漠里是投籃與套圈圈,至于貓尾酒館,自然是「七圣召喚」。
所有任務跑一遍下來,個人認為它們難以談得上有什么挑戰難度,套圈圈的距離不僅短,長長揚起的蝎子尾刺更是成了絕佳的靶子,讀秒游戲的計時器比現實的時間流逝慢了半拍,就連看圖識物的工作人員,生怕你過不了關,愣是把辨識度極高的狼末大劍擺在前頭。
原神FES面向廣大參與群體所設置的活動并不是以挑戰性為目標的,重點在于氛圍。就像蘭那羅曲調區域安排的音樂小游戲,玩家需對照著數字簡譜敲響小木琴,七個曲調有三個重復的,且僅敲對一個即算完成任務,然而幾乎每個逛到此處的旅行者都會從頭到尾演奏過去,那悠揚的曲調似乎讓人重新回憶起森林書的溫情之旅,參與、收集、感受,它們的驅動力也許要大于任務的完成。

為了強化現場的沉浸感,現場還安排了一些跑腿任務,根據任務卡提示送貨上門,它略有點考驗玩家對每個場景的認知。在接收到信件的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置身于游戲之內,對照著地圖尋找目標點,信件送達后,“NPC”還會親切地說一聲“謝謝你,旅行者”。
場景也不一定是互動性的,以拍照為任務指標的觀賞型場景不在少數,木漏茶室還特意請來兩只可愛的柴犬來扮演老板太郎丸。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關于「七圣召喚」的互動游戲在場內出現了不止一次,貓尾酒館、普斯帕咖啡館,每次路過的時候人總是滿的,第一天早上前往祖拜爾劇場時,也剛好碰上了比利君與卡牌狂魔張老伯的「七圣召喚」對決,臺下的旅行者圍了四五圈半圓出來。

自《原神》推出「七圣召喚」后,贊美有之,爭議有之,但其間確實存在一群忠實愛好者,我眼前這群高舉手臂、試圖攻擂的玩家就是其中一部分,他們對每張牌的說明了如指掌。唯有在現場,我才會真正感受到,打牌是一項特別能調動情緒的游戲活動,每一次骰子的滾動,每一次深思熟慮后的行動,都牽動著觀眾的心情,周圍幾個只打PVE或對「七圣召喚」不甚了解的觀眾,也會被這種氛圍所感染。
玩家的參與,旅行者的冒險,讓官方苦心孤詣造就的場景得以運轉起來,并且,他們用自己的行為,給原神FES注入了更多趣味,「七圣召喚」對決是其中一環,Cosplay也是其一,Coser的整活更是成了FES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在館里來來回回逛了那么多圈后,我逐漸摸索出一個規律,絕大部分Coser入館后第一時間都會奔赴自己的“歸屬地”,再沒有比在木漏茶室中,端坐在蒲團上的神里大小姐,須彌綠植掩映下,蕩著秋千的小吉祥草王更應景的了。
不局限于角色,挑戰難度更高的正機之神,或者簡單套個外裝扮演鐘離的柱子,1:1打造的派蒙模型,或者綺良良的遙控貓貓盒,都能吸引游人側目,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原神FES的另一個趣味構成,玩家之間即便互不相識,也能靠著對角色的認同感合個影,對個暗號,甚至聊上幾句。

祖拜爾劇場于下午舉行的互動游戲,讓我更進一步地感受到了玩家對《原神》、對角色的熱愛。
雖然游戲是一些常規的你劃我猜(比劃動作)、你畫我猜(現場數字作畫),卻讓旅行者們玩出了新高度,僅是簡單幾個筆畫,或者是幾種顏色搭配,猜題者便能說出答案,它看似是在考驗隊員之間的默契程度,實則是個提瓦羅大百科的試煉場,角色的立繪姿勢,或在玩家圈子流傳的梗,才是解題的關鍵。

一時之間,我不清楚該感慨是《原神》的角色設計太過深入人心,還是玩家的考究過于細致的緣故,幾場互動游戲下來,臺下頻頻爆出訝異之聲:“太抽象了吧。”
我瞬間意識到,前來原神FES的旅行者們,有的不僅僅只是對《原神》、對角色的喜愛,他們研究細節,對提瓦特大陸的風土人情、歷史紀實如數家珍。
而正是玩家的參與與創造,構成了原神FES的下半場。
02 “煙花易逝,人情長存”
進入4.1號館,左手邊便是阿喜茶館,在這里,可以提前一天享受到原神與喜茶合作推出的新飲品,上午10點過去,號已經排到了2個小時往后,下午不到4點,飲品售罄,一位前來取單的旅行者表示自己是1點下的單,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難怪有網友調侃,《原神》是奶茶流水線的檢測員。
喜茶往右是隨變、KFC、必勝客、ROG等與《原神》有過聯動合作的品牌場館,“異世相遇,盡享美味”的口號不絕如縷,現場還請了丘丘人來做舞蹈教學,把狂歡的氛圍給拉滿了。
聯動區域的正對面,是原神FES的主舞臺,現場還在調試設備之時,入口處便已經排滿了人,他們專程來此觀看演出,一睹嘉賓真容。

將主舞臺與同人區分隔開的,是一尊“頂天立地”的鍋巴巨像,站在它腳下,我分明感受到了鍋巴身上噴涌而出的力量。

再往前走,是同人攤販。
在同人區域,我待了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來到原神FES之前,正好撰寫了一篇關于二次元游戲同人創作的稿件,同人生態,是時下游戲放大聲量的一道護城河,它構成游戲內容消耗的外環,也是游戲向不同圈層擴散的支點。
米哈游的同人生態運營,稱得上是國內的佼佼者。只是我沒想到,他們在一個以官方為主導的嘉年華場合,會開辟出一大塊區域來承接這些創作者。
整個同人區包含同人攤販、繪畫區、音樂區、作品展示區與放映區。
同人攤位展出的商品樣式并沒有特別新奇,大多還是以亞克力擺件、徽章、畫像為主,少部分攤位會展出自制的Q版粘土人,對這群創作者來說,妙手丹青、心靈手巧這些形容詞或許已經司空見慣了。但在原神FES,情況些許不同,旅行者再走上幾步,就是官方周邊的攤位入口。

這是一個同人創作者與官方同場競技的場合,我看著同人攤位周邊被圍得水泄不通的隊伍架勢,思忖著同人攤販的受歡迎程度并不會比官方遜色太多,站得久了,也能發現有些消費者并不完全是奔著角色來的,他們是攤主的仰慕者。
穿過同人攤位,左邊是繪畫區,右邊是音樂區。
旅行者可領取色紙,在座位上自由創作,官方已然備好了繪畫工具,就等著旅行者一展身手了。個人美術創作能力為零,只能在外圍望洋興嘆,令我頗為訝異的是,繪畫區的入口與游戲區、攤販區一樣,也排起了長隊。

如果美術還能靠潦草的涂鴉混一混的話,音樂區就全憑真才實學了,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在這里可上不了臺。米哈游在此處擺了架子鼓、鋼琴、吉他、二胡等樂器供旅行者們自行取用,在約莫半小時的駐足欣賞中,我看不下三波旅行者登臺演奏,他們對《原神》的曲譜爛熟于胸,揮手一彈,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喧繁之港》(奧摩斯港BGM)。

“有才。”我腦子里瞬間蹦出這兩個字來,如果上半場表現的更多的是玩家對《原神》的喜愛,那下半場,側重表現的就是玩家們的創作才華。而且,米哈游深諳自家產品的優勢所在,它堅信自己在《原神》中所投入的美術創作、音樂創作能夠吸引到大量的愛好者乃至創作者,幾乎沒有冷場、沒有中斷的繪畫區、音樂區即是玩家給出的回應。
而安置在4.1號場館深處的同人展示區,或許就是“有才”的最佳注腳。米哈游收集了一批玩家創作的模型、畫作、擺件,讓每一位來到原神FES的旅行者都能直觀地感受到《原神》同人創作者們的才華。



透過這些區域的設置,我看到的是米哈游對《原神》同人創作者們的重視。這不僅是一個屬于米哈游自己的嘉年華,更是屬于近三年來圍繞在《原神》周圍的創作者、玩家的嘉年華。
玩家,或者用《原神》的口吻來稱呼,旅行者,他們讓原神FES變得更為完整。正如大偉哥在舞臺上所說的,“原神這一路走來就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是由我們年輕的制作團隊創作的,更是全體旅行者陪我們一路同行創作的。”
在動身旅行之前,我在心里預設了幾個問題,《原神》的玩家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群體?
我在“提瓦特大陸”觀看Coser與場景互相呼應、突破次元的表演,在臺下一起為旅行者的對決、互動歡呼,在同人區欣賞旅行者們的即興創作,看到瑤瑤的Coser騎著“大鵝”在場館溜達,周邊響起一陣“好可愛”的呼聲,看到綺良良貓盒后面尾隨著一群拍照、跟蹤的旅行者……一切都如此美好。
他們因《原神》而聚集在一起。
《原神》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創作的肥沃土壤,米哈游清楚,只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才能激發創作者的表達欲望,才值得旅行者更為長久的付出,楓丹情報展展出的開發幕后,也許便是米哈游創作態度的一個縮影。

原神FES則負責提供分享、交流的舞臺,米哈游也清楚,“親和力”或許就是最好的服務,他們照著游戲的模樣做實體場景復刻與任務流程,旅行者完全可以無縫銜接到活動中來,為進一步優化旅行者的體驗,米哈游對每日的人流量進行了限制,同時優化排隊流程,有四張委托卡可進入快速通道,官方周邊販售也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流水式作業。
旅行者們跨越了萬重山水,擊穿了次元的隔閡,終于來到此地,完成了遲來兩年的原神嘉年華的相聚。
劇場會落幕,煙花會散去,但“正是因為有大家的寄托,煙花才能以如此美妙的姿態一直存在下去吧。”(宵宮)

關注找手游微信公眾號,了解手游代理最新資訊